当前位置:首页 >> 草牧经

关于“饲草”
文章来源:体系办    提交时间:2023-09-21 00:00:00.000000         

关于“饲草”

 

张英俊 孙娟 王明利 师尚礼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生产活动和生态文明的发展,草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草业是个年轻的朝阳产业,对草业快速发展态势感知的角度和维度不同,与草业有关的名也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给以概念一个概念的确立小则影响大众认知,大则影响国家战略制订与产业发展,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饲草一词,因其概念内涵处于演变过程而未固定成形,已经严重影响了其种植空间扩展产业高质量发展。

 

  1. 饲草概念的沿革

饲草一词的诞生起源于精饲料粗饲料的区别,其用法是与饲料(精料的意思)一词相对应,常说饲料与饲草基地就是这一语义。

国际上,较早的文献记载,饲草的概念是用作饲喂家畜,呈新鲜、干燥或青贮状态的植物性物质(牧草、干草与青贮料),饲草往往与粗料一词互换使用。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大辞典》中饲草的概念可以被家畜啮食(指草食动物对灌木或以门齿啃食很短的牧草的采食行为)、牧食或刈割后作为食物的木本或草本植物;美国饲草与放牧术语委员会将饲草定义为可为动物提供饲料或收获后用作饲料的植物可食部分,不包括脱离的籽实;时至今日,在2020年美国出版的饲草(Forages VOLUME II)著作中,饲草仍然是指家畜(牛、马、绵羊、山羊、大羊驼)和野生动物(鹿、麋鹿、驼鹿、兔子)采食的植物或部分植物。

国内关于饲草的概念《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描述为供家畜采食的草类,以草本植物为主,包括藤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在《草业大辞典》中为可为放牧家畜提供牧草饲料或用于刈割以提供家畜饲用型贮备牧草的大多数草本植物、部分灌木和半灌木植物”;2012-2013年草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中沿用了美国饲草与放牧术语委员会的概念,为可为动物提供饲料或收获后用作饲料的植物可食部分,不包括脱离的籽实;《饲草生产学》教程中,饲草的概念“供家畜及其他动物放牧采食或用于刈割饲喂的栽培或野生的草本植物,部分灌木和半灌木植物”2015年任继周院士在《几个专业词汇的界定、浅析及相关说明》一文中将饲草定义为牧草中栽培型为主的饲用植物,全株玉米和饲用高粱都属此类202231日实施的《草原与牧草术语》(GB/T 40451-2021)中,则将饲草与牧草作为同一个概念,定义为可供饲用的草本植物、半灌木和灌木此外,一些词典、百科也纷纷给出了饲草的概念和包括的植物范围,《韦氏高阶英语词典》将饲草定义为“动物(如牛)吃的草和其他植物”;《牛津高阶英语词典》(8)将饲草定义为“马和牛的食物”;维基百科中对饲草的描述是“饲草是放牧动物采食的一种植物材料(主要指植物叶和茎)”。

以上“饲草”的大多数概念内涵主要落脚点在植物种类、利用部分或利用方式上,只有2015任继周院士提出的 牧草中栽培型为主的饲用植物,全株青贮玉米和饲用高粱都属此类”定义中,初步明确了饲草的“栽培植物”属性。

 

  1. 我国饲草”概念的产生背景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随着环境及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国饲草概念内涵阐释随着产业发展的变迁和国家农业结构调整二十世纪80年代初,饲草概念主要与精料相对应,专指草食动物的粗饲料其概念是从利用的维度出发,重点在于描述与精料相对的植物性物质,更多用于饲料配方中的描述,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是以散养+放牧模式为主。二十一世纪初,饲草概念开始突出全株和植物营养体利用,强调不包括脱离的籽实,此阶段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逐步向青贮秸秆为主导的全混合日粮TMR模式过渡。2015,饲草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利用维度,更多考虑种植与管理维度饲草的“作物”属性开始被关注。国家开始推行粮改饲政策,主要以耕地种植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为主,大力推进粮食作物种植优势饲草作物种植转变和调整。该阶段草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加快向全株混收营养体籽实或直接收获营养体”饲草作物为主导的草牧业TMR模式转变。

实践表明,粮改饲政策的出台,在耕地上种植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大幅饲草的种植面积,使得土地资源在粮、经、饲草间进行了合理配置,有效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了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食物结构的转变,畜产品需求比例急剧增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家畜饲草料的细分升级,许多原来用于人们口粮的粮食(玉米籽粒等)用于家畜饲料,使饲草料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其成分被细分为饲草(粗饲料)和饲料(精饲料),其饲料粮生产目前仍归属于粮食生产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中对粮食消费的比例逐年下降,而对肉蛋奶等消费的比例快速提高,因而粮食安全的概念也随之调整,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即既包括口粮安全,也包括饲料粮安全。饲料粮安全也随之调整细分,既包括精料安全,也包括饲草安全,这里的饲草主要指“粗饲料”了。

 

  1. 饲草概念更新的刍议

由上可见,饲草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而变迁的,以前的饲草概念未阐明饲草的“作物”属性,严重障碍了我国饲草产业规模的扩展和质量提升,影响了草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

基于以前概念的缺陷和生产实际应用的混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种植管理利用维度,充分明确饲草的作物属性,我们建议将新时代的饲草概念定义为:饲草(Forage)是指同期混收植物营养体籽实或直接收获植物营养体用于动物生产的作物例如,同期混收营养体籽实以保障高糖能量和综合营养价值为目标的全株青贮玉米收获植物营养体以保障蛋白和综合营养品质为目标的紫花苜蓿等作物均称作饲草作物。

饲草作物的这个概念突出了饲草的作物属性、利用目标、覆盖面方面的特征,与之前的概念相比较,属性更明确、范畴更清晰、内涵更科学。

客观讲,任何概念都是经过对足够的社会实践总结而提炼出来的,其发展也都还要等待历史的淘炼。顺应历史潮流,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被检验,实时更新饲草作物的概念,对于社会对饲草产业的内涵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国人对国家粮食安全和饲料粮安全的认知至关重要。本文仅就当前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饲草概念问题提出一些见解,需要不断完善,希望得到同行宝贵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下一篇文章:DB-ID:768 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正当其时;
上一篇文章:DB-ID:766 践行大食物观,立草为业,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 end ----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平台     中国草学会     草地学报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     010-62734638

forage_grass125@163.com      京ICP备 37068202000329号